高点起步加快成势成都成都“双核”联动成效初显
成都日报记者 申晓佳
●今年1—5月,中欧班列(成渝)联合开行1530列
●成都高新区、成都高新区牵头12家国家级高新区、26家省(市)级高新区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
●今年1—5月,成渝两地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6.3万人次、同比增长212%
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成都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“双核”全方位、深层次合作,正加快成势!
6月27日,成都日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,去年12月14日成都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召开后,成都市党政代表团来渝考察调研。其间,成都和成都两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签署“1+5”系列合作协议,共同将“双核”联动引向深入。目前,两地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、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、西部科学城、西部金融中心、现代化国际都市五个共建领域初步实现清单化、事项化推进。
▲2021年1月1日,成都、成都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(成渝)第一趟列车。图为成都团结村中心站发车现场。(资料图片)记者 龙帆 摄/视觉成都
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加密
万亿级产业势头正盛
封顶!
5月30日,成都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实现全面封顶,比计划工期提前了一个月。
争分夺秒,只为全力推动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。
空中,成都和成都共同打造世界级机场群。今年1—5月,成都江北、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列全国第二、第三,货邮量均保持全国前十。
陆上,成都和成都深化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。海铁联运班列开行频次加密,中老跨境国际班列于去年12月首发。今年1—5月,中欧班列(成渝)联合开行1530列。
水上,成都和成都共同探索推进长江港口功能延伸和通关便利化,成都果园港与成都经开区联合建设无水港,共同研究打造“双港联动”品牌。
对于推动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两地也不遗余力。
6月25日,长安汽车旗下的欧尚Z6在成都车展正式登场。当天晚上,欧尚汽车就为成都区域的首批新车用户交车。“亮相、交车‘零时差’,反映出成都和成都汽车市场一体化程度极高。”汽车行业业内人士表示。
市场一体化程度高,离不开成都和成都携手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。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供需对接,两地300多家零部件企业参与对方整车配套。绿色低碳趋势下,两地协同建设成渝氢走廊、电走廊,目前44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投入运营。
此外,围绕电子信息产业、轨道交通、通用航空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,成都和成都也开展了密切合作。推动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两个国家级新区发挥旗舰作用,共建汽车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产业联盟。
创新体系日趋完善
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提升
48个项目开竣工,总投资达636亿元!
6月25日,西部(成都)科学城首批重点项目竣工,金凤创投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,涵盖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城市建设、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。
全力推动共建西部科学城,成都和成都争分夺秒。
两地配合科技部编制《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》,联合编制《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》;协同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,启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;联合推动川渝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开工的40个重大项目加快实施。
此外,成都高新区、成都高新区还牵头12家国家级高新区、26家省(市)级高新区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。
今年3月,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迎来一个政策“礼包”,成都和成都两地正式启动外债便利化试点。
试点内容共4项,包括允许注册地在成都和成都、符合条件的企业异地办理外债签约、变更及注销登记等。
人民银行成都营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这是目前全国实施的首个跨区域外债便利化试点,也是探索区域外汇管理一体化的重要创新举措。
全力推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,成都和成都不放过每一个机遇。双方推动功能性金融机构布局成渝,联合设立双城(成都)信用增进公司,金融跨区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在市场建设领域,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运转良好,保险机构在成渝地区实现异地出险双城通赔通付。川渝公积金互认互贷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、储蓄国债跨省兑付等金融同城化举措相继落地。
共建现代化国际都市
民生温度更暖心
“成都借书,成都归还,这真是两地‘书虫’的福利。”
日前,在成都读研究生的成都居民李西娜通过“川渝阅读‘一卡通’”项目借阅机,在渝中区图书馆归还了从成都借阅的专业书。
李西娜“跨省”还书,得益于社保卡川渝阅读“一卡通”项目。该项目计划至2023年,打通两地86家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网络,在成都覆盖所有43家公共图书馆。
这只是成都和成都全力推动共建现代化国际都市的一个缩影。
随着两地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,宽窄巷子与洪崖洞、青城山—都江堰与金成都等一批“CP”纷纷携手亮相。
同时,两地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,311项政务服务“川渝通办”事项和39项便捷生活行动任务持续落地;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询等业务可异地通办,养老工伤待遇便捷认证、失业保险无障碍转接;两地三甲公立综合医院16项临床检验、41项医学影像检查开展互认。
今年1—5月,成渝两地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46.3万人次、同比增长212%。着眼长远,两地还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阶段风险评估、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等信息定期互报互通共享机制。